李繼忠的的研究式創作主要關於歷史及編纂,系統和意識形態。
從早年開始,李氏有感於香港歷史檔案管理上乏善足陳;其後他發展以檔案研究方法為基礎延伸至創作與研究實踐。李氏透過一系列研究、社會參與及行動介入來回應歷史論述,以個體實踐作為對政治與藝術的轉化。除了個人創作外,未來致力建立不同的公共檔案庫。
李氏於2017年開展了六個以「遷移」作命題的相連研究式項目系列——在泛亞洲脈絡中的歷史與社會意涵為基礎,探索人口與物質流轉,以至地緣政治論述。因為需要親身體驗遷移的身心狀態,李氏自2020年開始持續地在路上。該系列的第一部分《復還、繕修和進退維谷》(2017-19)審視香港公共雕像的物質和意識形態轉變;第二部《通向深海的狹道》(2019-20),是關於在香港日據時期,香港和廣東省的居民被迫流離失所,其後發生了南石頭事件。其後的項目分別是:第三部:《流亡影院》(2020 -);第四部《無限列車》(2021-);第五部:《相思公園》(待定);第六部:《南燕低飛》(2020-30)。此系列亦於2022年開始以公共檔案庫的形式呈現。
在李氏的長期研究項目《人人檔案》,他跟不同的政府機構展開對話與協商,以探討歷史檔案在社會政治架構上的狀況;他於2016年正式成立獨立團體「人人檔案」,把歷史和檔案議題的創作延伸到合作企劃、教育與出版。
李氏和策展人沈軍分別於2020年與2022年創立了《彳亍以行》與《虛無鄉檔案》——前者是一個探討藝術家檔案、思想碎片與生存/工作方法的網絡檔案庫;後者把李氏的「遷移」系列擴展到公共領域層面,建構一個可讓公眾參與的網絡檔案庫。
李繼忠於202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Altius Fellowship,並於201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「2017藝術新秀獎(視覺藝術)」。
近年展覽包括: 《Internationale Kurzfilmtage Winterthur》(2021)(溫特圖爾, 瑞士)、《進退維谷》(2020) (蜂巢當代藝術中心:北京,中國)、《Landskrona Foto》(2020) (蘭斯克魯納,瑞典)、《赤字團》(2019)(長征空間:北京,中國)、《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2018》(2018) (Seoul Museum of Art:首爾,南韓)、《第12屆上海雙年展:禹步——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》(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:上海,中國)(2018)、《造動: 2015 亞洲藝術雙年展》(2015) (國立臺灣美術館:台中,台灣)。